吴庆海:通过「九宫格」盘点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

2022-02-18 09:29:04 6
摘要:之前我们曾绘制了个人发展「人生历程图」,寻觅到自己的人生方向,并清晰定义了自己所担负的重要角色和职责。如果再向下落实,围绕着这些角色和职责,还可以用到「九宫格」工具来进行知识盘点梳理。识别自己的知识,从现在开始吧。

摄图网_500366912_wx_北京城市交通立交桥夜景(企业商用).jpg

现代都市人朝九晚五的生活,总是被海量信息无情地冲刷着。

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识焦虑,更是不乏其人。

每天如果不看看某大师推荐的书籍,不听听某大咖上线的课程,连睡觉都会觉得不踏实。

但是这些海量信息真的对自己有用吗?

自己应该建立起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?

哪些知识是自己的核心知识?

哪些知识又是自己需要恶补的?

英国诗人艾略特(Thomas S. Eliot)曾在《岩石》一诗中追问:

  • 当我们迷失在生活中,其生命何所在?

  • 当我们迷失在知识中,其智慧何所在?

  • 当我们迷失在信息中,其知识何所在?


要从迷失中找到真知,我们先要从知识盘查开始。

市面上有许多软件小工具,例如TreeSize、SpaceSniffer、diskitude、Wiztree等。

它们可以统计个人电脑里的文件数量,分析各类文件的占用分布,查出重复冗余文件等。

但是仅仅知道个人电脑的文件细节,还是解决不了个人核心知识识别的问题。

这就需要通过其它手段,有意识地盘点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。

采用自上而下、顶层架构的方式,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。

这里介绍一个叫知识「九宫格」的工具,简单好用,是盘点、梳理个人知识的一把利器。

摄图网_500544327_wx_全球化金融战略(企业商用).jpg

工具介绍-知识「九宫格」

九宫,曾是一个颇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。

中国古人曾将天空以井字划分为九宫,用于观测天象,标示方向、占卜起卦等。

我们所用的「九宫格」,也是取以井字划分九个格子之意。

陈永隆、王铮在《跨界思考》一书中,曾介绍过「九宫格」这个工具。

中间格子为“中宫”,可以填入我们感兴趣的“主题”。

例如“我是这样的人”、“我明天要做的事”等。

1.png
 △ 「九宫格」之“曼陀罗法”   图片来源:吴庆海博士

然后基于该主题进行思考和联想,构思出具体的“想法1”、“想法2”、“想法3”等。

按照顺时针的方向,依次把它们填写到“主题”周围的八个格子之中。

单层一阶的「九宫格」可以称之为“曼陀罗法”,取意如单层的曼陀罗花盛开一般。

在构思想法、填写格子时,需要注意:

  • 构思每一层想法时,尽量保持“相互独立、完全穷尽”的MECE原则

  • 如果每一层不够八个想法,可以余有空格来留白

  • 如果每一层有超过八个想法,可以做同类合并处理


待八个想法都填好后,可以再进行第二层(可以称之为“二阶”)的延展。

即基于“想法1”可再进行思考和联想,把衍生出的新想法,填到其周围的格子中。

对于“想法2”、“想法3”、“想法4”等,亦可如法炮制。

这种复层二阶的「九宫格」,如同重瓣莲花绽放一般,可称之为“莲花法”。

当然如果需要,还可以进行第三层(即“三阶”)、第四层(即“四阶”)等的细分下钻。

但由于平面图空间所限,我们一般分解到二阶(最多到三阶)就可以了。

如果还需要分解到更深层次,则需要使用到结构树、思维脑图等其它的表现方式了。

图片 1.png
 △ 「九宫格」之“莲花法”   图片来源:吴庆海博士

在进行知识盘点、梳理时,我们完全可以尝试上面的「九宫格」工具。

首先需要把中央“中宫”的主题换成“我的知识”。

然后开始集中注意力,通过视觉凝视,进行“四面八方”的思考、拓展和联想。

好好回想一下自己日常工作的时间分配,把能想到的知识领域先都罗列出来。

一边想,一边可以用铅笔把想法写到格子中,用“曼陀罗法”先确定一阶格子里的内容。

如果有重叠、相似的内容,可以进行合并、拆分等操作,进行涂涂改改。

等一阶稳定下来,同理按照“莲花法”进行二阶的知识梳理。

摄图网_501225429_wx_螺旋上升(企业商用).jpg

样例展示-我的知识「九宫格」

为了更好地进行说明,笔者也打了个样,利用上面「九宫格」模板,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了盘点和梳理。

(精彩内容+“九宫格”模板下载,请点击阅读原文

网站首页